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解构信政业务近况:占比较2016年以来峰值降46.7% 风控关键由“承诺函”换“土地”

发布时间:2018-09-17 来源: 浏览量:3612
      曾几何时,政信信托与证券投资信托、房地产信托一同被誉为传统信托业务的“三驾马车”,但此前的以接受地方政府承诺函为主要风控手段已“此路不通”,信托公司尚未能找到政信合作业务风控的良好替代方案。政信合作业务暂有“凉凉”之势。
      早在2015-2016年期间,由于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地方政府融资市场火热,明股实债PPP、项目股权加回购、政府购买服务融资等创新手段纷纷出现,金融机构纷纷寻求业务机会。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信托业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信政合作业务规模处于顶峰时期:信托余额达到1.44万亿元,占比8.71%。
      而在监管部门严查地方违规举债活动之后,信政合作业务规模一路下滑,规模占比更是急速下降。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信政合作项目余额仅为1.13万亿元,占比仅有4.64%。规模占比较2016年以来峰值降低了约46.7%。
国投泰康信托此前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资金面持续紧张,我国基建投资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建投资对非标融资需求也在提升。尽管受到重重政策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仍亟待满足。对信托公司而言,只要财政收支稳健、主体信用合适、项目现金流明确、增信手段可靠,政信领域仍有机会。
      针对政信业务,国投泰康信托建议,信托公司应持续转型升级业务模式,适应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对于融资型项目,信托公司应当从融资主体和项目现金流的角度出发,关注项目本身质量和效益,提高风险判断能力,改变过去依赖政府出函、财政担保的风险控制模式。同时,信托公司应继续大力推进PPP、产业基金等投资型业务,延伸布局PPP资产证券化,占领政信业务专业能力的制高点。
      “自2016年以来,各信托公司对信政合作业务的门槛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提高,在‘隐性兜底’不可依靠之后,信托公司的关注点回到对融资平台主体信用的真实性审查之上”,北京某信托公司法务人士认为,政信信托仍有发展机会,PPP、产业基金都是转型的重点方向。不过,他也认为,目前信托转型的成功实践并不充足,尚需持续探索。
      从近期市场公开信息来看,政信信托的主要风控措施已转移到土地抵押之上。在某第三方中介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近30款在售政信项目中,明确以土地抵押作为销售亮点的项目占比超过半数。例如,某在售项目推介时称,该产品优势在于“融资方主体AA级+100%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土地及房产质押”。该信托计划预计发行规模为5亿元,其中仅土地及房产抵押评估价值就达7.74亿元。
      此前,由于地方政府承诺函的失效,政府部门应收账款质押的风控措施也随之失色。“土地抵押比较稳妥,投资者也比较好接受”,该第三方中介介绍称。
不过,从《证券日报》记者查阅的部分项目材料来看,部分信托公司或第三方中介仍将政府信用作为项目推介的重点内容。在某款项目推介的“投资逻辑”中,推介材料中仍称“此项目核心为区政府应收质押和政府土地抵押,直接绑定当地政府信用,违约经济政治成本极大”。
2016年以来信政合作信托规模一览表
时间          信政合作信托余额(亿元)    规模占比
2016年1季度    14441.80                    8.71%
2016年2季度    13733.04                    7.95%
2016年3季度    13233.80                    7.28%
2016年4季度    13399.22                    6.63%
2017年1季度    13670.20                    6.22%
2017年2季度    13506.77                    5.84%
2017年3季度    13831.59                    5.67%
2017年4季度    12513.50                    4.77%
2018年1季度    11919.15                    4.65%
2018年2季度    11263.18                    4.64%


返回列表
下一篇: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信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