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整合多方资源培养本土金融人才 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成立

发布时间:2012-12-19 来源:金圆集团 浏览量:6128

合作


金圆集团将携手两岸三地一批高水平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及行业协会,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全球化资本运营意识、能够熟练驾驭金融管理工具的高端金融专才,形成厦门自身的核心金融人才队伍。


交流


金圆集团将发挥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主体优势,整合多方战略资源,构建综合性、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综合研究和专项研究,服务金融人才培养与发展,开展从业资格证书推广及咨询服务。


开班


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首期培训班本周五开班,今后将集中“产、学、研、政”各方智慧,与著名高校合作建设“两岸金融研究中心”;为两岸经济金融人才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开展各类金融人才交流引进,建设金融人才实操训练基地。


本报记者 孙俪萍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打造两岸金融中心智库、建设金融专业人才高地。昨天上午,“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正式揭牌启动,这是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盛事,也是厦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实施金融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来自两岸三地的金融培训机构及北京、上海知名高校与办学方——厦门金圆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首期培训班暨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培训班也将在本周五正式开班。届时将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台湾大学及北京金融局相关专家授课。


1、人才集聚促进产业集聚


纵观全球发展,新的城市竞争力将最终体现在金融产业的比拼上。厦门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扎实的金融基础,具备对台金融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地理优势。特区建设3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与大力推动下,厦门金融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8.6%,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厦门金融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在厦门岛东部规划了约22平方公里区域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两岸金融中心。


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力行业,国内外知名金融中心的成功运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聚集了大量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因此,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地位的奠定和形成,不仅体现在金融业态的集聚、发展、丰富和提升,更体现在能否吸引和造就众多具有较高水准的各类金融人才,这是两岸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紧迫而又长远的任务。


2、打造两岸金融人才高地


作为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开发全新平台、厦门金融投资控股主要渠道和海峡金融产业对接重要载体的金圆集团,主动承担起金融人才培养的重任。金圆集团为贯彻落实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响应方案中关于在厦门两岸金融中心“设立金融研发培训机构”、培育和聚集“金融人才”要求;同时积极配合《厦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申请设立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金圆集团高效运作,以最快的速度与港台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及北京上海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于2012年11月20日获得市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证》,12月3日在民政局获准注册登记。


随着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昨日正式启动,金圆集团携手两岸三地一批高水平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及行业协会,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全球化资本运营意识、能够熟练驾驭金融管理工具的高端金融专才,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金融市场与金融产品之间形成高效对接,形成厦门自身的核心金融人才队伍,为厦门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更好地引领两岸金融中心的成长,成为两岸金融中心建设的“加速器”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将结合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发展需求,在培养金融人才的同时,展开全方位的金融课题攻关和金融学术交流,将学院打造成境内外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辅助制定金融政策的重要智库和多领域金融人才交流的重要渠道。


3、着力于产学研合作


据金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将围绕四个方面重点展开工作。一是集中“产、学、研、政”各方智慧,与著名高校合作建设“两岸金融研究中心”;二是联合各教育培训机构,为两岸经济金融人才发展提供服务;三是对接人力资本,开展各类金融人才交流引进;四是推进金融实践,建设金融人才实操训练基地。

金圆集团将发挥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主体优势,整合多方战略资源,构建综合性、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依托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综合研究和专项研究;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台湾金融研训院等教育培训机构,服务金融人才培养与发展;对接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香港银行学会等行业协会,开展从业资格证书推广及咨询服务。


未来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提供的研训项目及产品包括:海峡金融论坛;两岸金融合作系列研讨班;“复旦-金圆 两岸金融研究中心”发展报告; “厦门大学—金圆集团  国际金融大讲堂”; 领导干部经济金融培训课程; 高级金融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联合博士后培养项目;人才实训基地; 金融人才资格认证推广(CFA、AHKIB等)。


简介


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将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市委、市政府在厦门岛东部规划了约22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两岸金融中心,并于2011年7月28日成立了净资产目标为100亿元的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开发全新平台、厦门金融投资控股主要渠道和海峡金融产业对接重要载体。


金圆集团业务领域涵盖两岸金融中心开发运营、金融投资与新兴产业投资三大板块,下设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市金财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厦门市担保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等多家子公司和机构,并投资参股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厦门天马微电子、厦门华强等项目。2012年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金圆集团推出“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展馆,全方位地展示厦门两岸金融中心规划和厦门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吸引全球金融资本、人才与项目落户厦门,并签约了14个项目、近100亿元投资项目。


在相关部门指导和帮助下,金圆集团在两岸金融中心的片区开发和金融投资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厦门两岸金融中心空间概念规划设计和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控规设计,年底前将完成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正处于片区征地拆迁和密集招商阶段。金圆集团正与台湾金融机构合资积极推动发起设立海西地区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使金融资产整合后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展现。金圆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践行母基金发展战略,参与设立了5家基金,管理基金规模已超过63亿元;作为我市参与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的地方政府出资代表,已成功参与设立3支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逐步凸显。


金圆集团努力实践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通过创投资本、产业投资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推动发起诚泰小额贷款公司,为广大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此外,金圆集团发起成立了厦门市创业与投资协会,为厦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领域众多企业建立了专属的社团组织;积极开展两岸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创办了“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努力建成金融人才成长的摇篮。


嘉宾发言


脑力激荡,智慧碰撞,昨天上午,在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正式启动之际,厦门金圆集团邀请两岸三地金融业界重量级嘉宾和专家座谈,就“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加快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专家们纷纷畅所欲言,提供真知灼见。


王中英(香港金融管理学院董事长):

搭建两岸三地金融教育的合作桥梁

希望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大展宏图,为厦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产业繁荣建功立业。厦门是两岸合作交流的前沿,在金融产业发展方面蕴藏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产业,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在香港、日本和新加坡都设有分支机构。我们正以香港为基地,搭建起两岸三地金融教育的合作桥梁。我相信,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和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的合作,一定会促进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


梁嘉丽(香港银行学会行政总裁):

系统引进资源和金融专才的平台

要建设两岸区域金融中心,拥有高端管理人才和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是关键。金圆集团高瞻远瞩,积极投资金融人才培训项目,彰显了厦门对金融人才长远培养的重视。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的成立,有助于推动大中华区在金融教育培训等领域上的合作。作为区域人才交流的平台,可以系统地引进资源和金融专才,同时,也让厦门成为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端金融人才的重点城市,此举将有利于大中华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香港银行学会,作为香港地区惟一具有颁发银行专业资格的机构,成立近半个世纪,希望通过与金圆集团的合作,促进厦港两地金融业的发展与交流。


周吴添(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发挥对台优势促进金融云建设

厦门是两岸金融合作的桥头堡。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中心,定位较明晰,厦门应发挥与台湾的地缘优势,凸显独特的价值。这正是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需要研究的方向。希望学院的成立,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接轨、学术与产业的接轨。建议利用学院的平台,集合大中华区的金融发展机构,举办金融论坛,将地点常设于厦门,两岸三地在产业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多方位的合作对接,衍生更大能量。同时,推动IT及金融信息化的合作,促进两岸三地的金融云建设。


张怡(复旦发展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主任):

将融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人才引入厦门

在此次合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金圆集团的高效和热忱,学院从筹备到开办仅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展示了厦门速度。我们希望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能兼顾战略性、学术性和实践性。金融研究要服务于当地政府和当地产业,为社会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引导。我们也希望利用复旦大学遍布全球的金融精英,将这些融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人才,引入厦门作为智力支持,响应厦门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


类承曜(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

为未来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准确定位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实体经济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城市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已处于主导地位。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的成立可谓生逢其时,金融业最紧缺的就是人才。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与战略合作单位联手开展培训,将有利于现有从业人员的再提升; 同时,由于中国金融理论的发展跟不上实际金融产业的发展,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可以就金融业顶层设计及趋势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理论性课题做一些探讨和研究,为未来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准确定位,避开同质化和重叠化,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只有定位准,发展才能势如破竹。


赖小琼(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树立学术品牌打造人才高地

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未来的发展要关注两点:一是树立学术品牌。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如何在全国众多的金融学院中脱颖而出?要通过研究热点问题、前沿课题,来打出学术品牌。集纳学术资源,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发布产业学术报告、为政府发展金融产业和制定金融政策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发出声音,产生业界和社会反响;二是打造人才高地,利用合作单位的师资和研究实力,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为政府和企业培养和提供金融专门人才。


通过金融人才交流推进金融业务合作

希望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承担起两岸金融中心人才建设的三大任务。首先是目前在厦的四万金融从业人员,要利用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这一平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其次是市委组织部正在制定厦门金融人才计划,希望借助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引进更多领军性金融人才,增加厦门高端金融人才的储备;其三,交流产生共识,沟通孕育商机。希望厦门国际金融管理学院通过金融人才的交流,推进金融业务的合作,为两岸三地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刊于12月19日厦门日报第9版  版面:整版
厦门网 2012-12-19 07:17


返回列表
下一篇:海峡两岸金融峰会在厦举行